2013年10月10日 星期四

泉州話講古-共皇帝畫像



蒙古國牒狀

蒙古國牒狀

上天眷命
大蒙古國皇帝奉書
 日本國王、朕惟自古小國之君
 境土相接、尚務講信修睦、況我
祖宗受天明命、奄有區夏、遐方異
 域、畏威懷徳者、不可悉數、朕即
 位之初、以高麗無辜之民久瘁
 鋒鏑、即令罷兵還其疆域、反其
 旄倪、高麗君臣、感戴來朝、義雖
 君臣、而歡若父子、計
 王之君臣、亦已知之、高麗朕之
 東藩也、日本密迩高麗、開國以
 來、亦時通中國、至於朕躬、而無
 一乘之使以通和好、尚恐
 王國知之未審、故特遣使持書
 布告朕意、冀自今以往、通問結
 好、以相親睦、且聖人以四海為
 家、不相通好、豈一家之理哉、至
 用兵、夫孰所好
 王其圖之、不宣
   至元三年八月 日


宗性筆『蒙古國牒状』(『調伏異朝怨敵抄』より)
南都
東大寺尊勝院所蔵

大蒙古國皇帝奉書


蒙古国書の内容は、次の通りであった。

天の慈しみを受ける
大蒙古国皇帝は書を
 日本国王に奉ず。朕(クビライ)が思うに、いにしえより小国の君主は
 国境が相接していれば、通信し親睦を修めるよう努めるものである。まして我が
祖宗(チンギス・カン)は明らかな天命を受け、区夏(中国)を悉く領有し、遠方の異国にして
 我が威を畏れ、徳に懐く者はその数を知らぬ程である。朕が即位した
 当初、高麗の罪無き民が鋒鏑(戦争)に疲れたので
 命を発し出兵を止めさせ、高麗の領土を還し老人や子供をその地に帰らせた。
 高麗の君臣は感謝し敬い来朝した。義は君臣なりというが
 その歓びは父子のようである。
 この事は王(日本国王)の君臣も知っていることだろう。高麗は朕の
 東藩である。日本は高麗にごく近い。開国以来
 また、時には中国と通交している。朕の代に至ったが
 一度の誼みを通じようという使者もない。なお恐れるは
 王国(日本)はその事を未だ審らかに知らないのではないかと。ゆえに特に使いを遣わして書を持参し
 朕の志を布告させた。願わくは、これ以降、通交を通して誼みを結び
 もって互いに親睦を深めたい。かつ、聖人(皇帝)は四海(天下)をもって
 家となすものである。互いに誼みを通じさせないというのは一家の理と言えるだろうか。
 もって、兵を用いることは誰が好むことであろうか。
 王よ、その点を考慮されよ。不宣。
   至元三年八月

2013年10月9日 星期三

閩南語的聲調


聲調
陰平 陽平 陰上 陽上 陰去 陽去 陰入 陽入
代碼 1 5 2 6 3 7 4 8
tɔŋ1 tɔŋ5 tɔŋ2 tɔŋ6 tɔŋ3 tɔŋ7 tɔk̚4 tɔk̚8
調值 廈門 44 24 53 - 21 22 32 4
22 22 44 - 53 21 4,53 32
臺北 44 24 53 - 11 33 32 4
33 33 44 - 53 11 4 32
臺南 44 23 41 - 21 33 32 44
33 33 44 - 41 21 44 32
漳州 34 13 53 - 21 22 32 121
22 22 34 - 53 22 4,53 22
泉州 33 24 55 22 41 5 24
33 21 35 21 55 22 4,53 21
北馬 44 24 54 - 21 21 21 44
21 21 44 - 44,54 21 44,54 21
汕頭 33 55 52 35 213 22 32 21
33 11 35 11 32 21 4 1

2013年9月29日 星期日

牟尼心咒

牟尼心咒 南傳聖典巴利本《法句經》 268 愚昧無知者,不以默然故,而名為牟尼。(愚昧無知者,雖寂默卻非牟尼。)智者如權衡。 269 捨惡取其善,乃得為牟尼。(智者當捨惡擇善,方為牟尼。)彼知於兩界,故稱為牟尼。 423 牟尼能知於前生,並見天界及惡趣,獲得除滅於再生,業已完成無上智,一切圓滿成就者--我稱彼為婆羅門。(此所言之婆羅門(Brahmana)乃指斷惑證真之人。) 巴利本《義釋》記載,具備一切慧、知解不癡、擇法、正見等智者為牟尼;有在家牟尼、非家牟尼、有學牟尼、無學牟尼、辟支牟尼與牟尼牟尼等六種牟尼。 《經集》五二七偈說,於內外一切世間,知不善與善法,值得天與人之供養,並超越「著」與「網」者為牟尼。 (梵muni,巴muni,藏thub-pa)意指聖者、隱遁者、仙人、沈默行者。又作文尼、茂泥,舊譯為「仁」。 muni一語,自古印度梨俱吠陀時代後期即已存在,意指領受靈感,或進入恍惚狀態的人、仙人、隱修者。至奧義書時代,則用以稱呼婆羅門四住期(āśrama)中之林棲期、遊行期的修行者。特別是指開悟後托缽遊行的聖者。 佛教亦用「牟尼」稱呼聖人、仙人、寂默者。例如稱釋尊為釋迦牟尼(śākya-muni)、過去七佛中第五佛為拘那含牟尼(Kanaka-muni)。據巴利本《增支部》三‧一二○經記載,離殺生、離不與取、離欲邪行者為「身寂默」;離虛誑語、離離間語、離粗惡語、離雜穢語者為「語寂默」;已證入無學位之漏盡境界,得無漏之心解脫或慧解脫,並具足而住,此為「意寂默」。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死於春藥的君王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死於春藥的君王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死於春藥的君王


劉驁之死,從正史來看,死得平淡無奇。然後,他卻很可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死於春藥的君王。劉驁跟其他君王一樣,有生之年都沉迷在漂亮女人的酥胸上。
  趙合德,名字聽起來你一定以為是個男人,但是他卻是一個小姐,美女中的美女啊!趙合德本是趙飛燕的妹妹,同飛燕一起進宮,可世人多知趙飛燕, 而不知趙合德,其實趙合德之寵遠過趙飛燕。據說她剛進宮時,美艷絕世,渾身上下沒有一點瑕疵,左右侍侯人員都目瞪口呆,禁不住嘖嘖稱讚。
  不過男人的悲哀也正在於此,女人性行為過度並不影響她繼續性行為,而男人一旦過度,性能力就會衰退。男人之所以為男人,表現在性行為能力 上,一個男人如果被女人奚落或被指正性無能,那可是最難堪的羞辱啊。有些人為了維持男人的這分尊嚴和性的享受,就乞靈於春藥。可是春藥都傷害身體,看過 《金瓶梅》有回聲灰色的描寫。
  劉驁到了最後,連走路都有點遲鈍,對嬌艷欲滴的趙合德,束手無策,必須握著趙合德的玉足才能勃起。於是,方士呈現仙丹,這種仙丹在烈火中燒 煉,需要一百天才可以煉成。先用大缸裝滿水,把仙丹放到水中,水立刻沸騰,是不是石灰啊?再換新水,經過十天之後方才不沸,然後吞食。每次一粒,功效如 神,趙合德芳心大悅,而且不久就認為,如果吃一粒有一倍大悅,吃十粒肯定有十倍大悅了!最後一次就叫劉驁吞下十粒,御床上顛鸞倒鳳,「笑聲吃吃不止」。然 後到了午夜,劉驁限於昏迷,好容易挨到天亮,有點甦醒,勉強下床,就在穿褲子時候,一頭栽倒在地,急抬到床上,精液兇猛湧出,不能停止,褲子被子全被玷 污。剎那間氣絕身亡。
  劉驁一死,趙家姐妹勢力瓦解,十餘年累積下來的怨毒開始爆發。王政君老太后下令宮廷事務總管,宰相加上司法部長組成合議法庭,審訊趙合德,調查她謀殺皇帝的陰謀(劉驁本來身體強壯,突然暴死,當然懷疑了)。
  趙合德現在第一次遇到靠絕世美貌不能克服的困難。,哀哭說,「我一向把劉驁看成一個嬰兒,玩弄在鼓掌之上,我所受的寵愛和榮耀冠與天下。怎麼能在公堂之上跟宮廷事務總管這一類芝麻小官,爭辯男女床上的事?」然後用手捶胸,呼喚劉驁,「你望哪裡去了」自殺身死。
  男人真是一種奇怪的動物,似乎天生是性的奴隸。一個民間幽默故事可幫助我們加強印象。一個老頭取個少妻,終於一病不起。醫生警告他「你骨髓已經沒了,只剩下腦髓了」老頭大喜「腦髓還可供我戰上幾次?」
  中國君王們大都短命,在上面可找到答案了吧。我們並不嘲笑或輕視劉驁,每個男人都可能會犯同樣的毛病的。而事實上每個君王也無不如此,只不過 劉驁之死留下史料而已。可以發現,叔孫通建議的「君尊臣卑」所產生的中國特有的隔離式的宮廷制度,不僅對人民有害,就是對君王本身也是災難無窮啊!
  趙合德臨死時說她把劉驁看成是嬰兒玩於股掌之上,並非虛言。讓我們先看一個《資治通鑒》上面記載的一個事實。
  公元前11年,許美人懷孕,11月生下一個男孩。趙合德對劉驁講,「你每次都騙我,說是從中宮出來,既然每次從中宮出來,那麼許美人的兒子又 是從哪兒來的?」說完就用手捶自己的酥胸,用頭撞牆壁門柱,從床上故意跌下,又是哭啊又是鬧的,不肯吃飯。從這話看來,趙合德管的還真寬,封建社會且不說 帝王,就連普通百姓有個三妻四妾都很正常,這個趙MM居然管起我們大漢天子的性生活來了,更讓人驚訝的是劉驁的反映。劉驁說,「我是特地來向你請罪的,你 反而又怒又叫,真是不懂事」劉驁也不肯吃飯。趙合德氣得不行,說「你如果認為你對,你為什麼不吃飯?你自己曾經發過誓,永不辜負我!而今許美人生了孩子, 不是背叛盟誓是什麼?你還有什麼說的?你對不起我!。」從這些話看來,趙合德還真不是劉驁用來滿足性慾的工具,而是他真正愛情的所在。想來人真是有共性, 想那劉驁雖身為帝王,仍然像我們今天談戀愛一樣,一動起情來,就什麼天啊地啊的,胡噴一氣。劉驁講,「盟誓還在嘛,只要趙家在,永不教許家翻身(其姐姐趙 飛燕的皇后位子就是從許皇后那兒搶按理的),天下沒有人能在趙家之上」
  這句話真是給足趙MM面子了,從這也可看出古代頻頻出現的外戚干政的現象實在是不足為奇很正常的事情。劉驁雖然深愛趙合德,但還到處打野 雞,今天跟曹宮上床,明天又跟許美人上床,似乎說明一件事:男人的愛情永久而不易專業,女人的愛情專業而不易永久。趙MM在那種封建社會居然要求一個大國 的皇帝只能跟她一個人上床,想來還真有幾分執著,幾分可愛!
  趙合德在慘烈的奪床鬥爭中節節勝利,但是她無法克服一個最致命的危機:沒有兒子。所以當別人有了兒子後,她選擇的是一條極端的方法:自己沒有的其他人也別想得到。而且不是背地裡偷偷摸摸的幹,而是直接逼著皇帝劉驁去擺平。
  後來,劉驁下令,讓太監靳嚴將許美人的孩子強行報到趙合德的居處。劉驁與趙合德一切進去了,之後命令所有侍侯人員退出,並自己關閉門戶。一會兒工夫,房門打開,劉驁呼叫太監於克子,命他包起襁褓,並交給他一張便條,上面寫著「籮筐中有男孩屍體,埋在隱蔽處。」
  補充一下,在此之前,劉驁已幹掉了一個親身兒子(與宮中一個女教師曹宮所生),這裡還很有可能是自己親手掐死。熟悉西漢歷史的人應該知道,漢成帝劉驁沒有兒子,最後是將皇位傳給了他的侄兒劉欣,是為哀帝,當然後來被王莽篡了。
  俗話說「虎毒不食子」劉驁為了趙合德的美色,連斃了兩個親身骨肉,且是在沒有一個兒子的情況下殺的,真是連畜生都不如,另一方面也讓人感歎美色的力量竟至於斯!另一個角度也看出皇宮中血腥殘忍和無法無天。
  應該說趙合德是中國歷史上將女人美色發揮到極致的一個女人,美麗有餘也聰明有餘,就是沒有智慧支持她的野心,最後全家都付出代價。


[轉帖]

台語羅馬字(白話字=Péh-öe-jï=POJ)教學

台語羅馬字(白話字=Péh-öe-jï=POJ)教學

 

台語羅馬字(白話字=Péh-öe-jï=POJ)教學






【前言】 現今有關台語的拼音系統相當多,本教學是以已有一百五十五年歷史之教會羅馬拼音(簡稱教羅或白話字)為主。




【第一課】子音和母音 一、子音
p ph b k kh g h t th
ch chh s j l m n ng
:【ㄅ】;如 「賠」錢、「朋」友。 
ph:【ㄆ】;如 「皮」膚、風「波」。
 :【万】;如 「萬」,「目」睭(眼睛)。請注意與 p 之分別
 :【ㄍ】;如 「古」人、「奇」怪。
kh:【ㄎ】;如 「開」門、吃「苦」。  
 :【 】;如 「研」究、檢「驗」。請注意與 k 之分別
 :【ㄏ】;如 「虎」、「香」港。
 :【ㄉ】;如 菜「刀」、「等」車。
th:【ㄊ】;如 「貪」心、「土」地。
ch:【ㄗ】;如 酒「醉」、感「情」。
chh:【ㄘ】;如 「充」公、「切」菜。 
 :【ㄙ】;如 「思」念、「獅」。
 :【不捲舌的ㄖ】;如 「忍」耐、文「字」。
 :【ㄌ】;如 「你」、「李」先生。
 :【ㄇ】;如 「麵」粉、「麥」仔茶。
 :【ㄋ】;如 過「年」、頭「腦」。
ng:【 】;如 文「雅」。帶有鼻音。
二、母音
a i u e ou o
:【ㄚ】;如 「阿」爸、「阿」母、「阿」伯。
 :【ㄧ】;如 「醫」生、「椅」仔。  
 :【ㄨ】;如 「汙」染。 
 :【ㄝ】;
ou:【ㄛ】;如 「黑」色、「烏」雲。
 :【ㄜ】; 
*註:「ou」 原本教羅式的寫法為「o」,由於不便於打字,所以一般改為「ou」,亦有寫作「oo」。
三、複母音
ai au ia iu io oe oa ui 
iau oai
ai :【ㄞ】;如 悲「哀」。
au :【ㄠ】;如 「歐」洲。
ia :【ㄧㄚ】;如 「野」。
iu :【ㄧㄨ】;如 「憂」。
io :【ㄧㄜ】;如 「腰」。
oe :【ㄨㄝ】;如 「賠」錢。
oa :【ㄨㄚ】;如 「紙」。
ui :【ㄨㄧ】;如 地「位」。
iau:【ㄧㄠ】;如 「妖」。 
oai:【ㄨㄞ】;如 「歪」。 
四、鼻音韻尾母音
am an ang im in eng iam un ong
ian oan iang iong oang 
am:如 黑「暗」。
an:如 平「安」。 
ang:如 「尪」(丈夫)。 
im:如 聲「音」。 
in:如 原「因」。  
eng:如 「英」語。 
iam:如 「閹」、「鹽」。 
un:如 「溫」暖。 
ong:如 「王」先生。
ian:如 「淵」源、「展」覽。 
oan:如 「 彎」、「關」心。  
iang:如 「涼」。 
iong:如 中「庸」、 「宮」殿。
oang
 
五、鼻化母音
aN iN eN ouN aiN iaN iuN oaN 
oaiN 
aN:如 「餡」、作「官。 
iN:如 人「影」、「甜」。 
eN:如 「鄭」。 
ouN:如 可「惡」。 
aiN:如 「壞」人。 
iaN:如 「聲」音。  
iuN:如 「想」。 
oaN:如 「山」頭。  
oaiN:如 「關」門。 
六、入聲韻尾
h p t k
:如 阿「伯」(a-peh)、人「客」(lâng-kheh)。
:如 「急」(kip)、「吸」(khip)、「葉」(iap)。 
:如 方「法」(hoat)、損「失」(sit)、「七」(chhit)。
:如 「福」(hok)、利「益」(ek)、「北」(pak)。




【第二課】台語的聲調
台語總共有八個聲調,依傳統術語來講就是「平、上、去、入」,
每個聲調各分為陰、陽二種,所以其有八種。不過,由於台語的上
聲都相同,故實際上只有七個聲調。

聲調
名稱
第一聲第二聲 第三聲 第四聲 第五聲 第六聲第七聲第八聲
傳統
陰陽
陰平陰去 陰入陽平陽去陽入
調值5551213224513344
例字
說明

ti



tih




tíh

kim

kím

kìm

kip


kím

kïm

kíp

kun

kún

kùn

kut

kûn

kún

kün

kút

tong

tóng

tòng

tok

tông

tóng

töng

tók

saN


khòu

khoah

lâng

é

phïN

tít

*註:
⑴ 第四聲和第八聲是入聲字(目前的北京話中已沒有),其以 -h、-p、-t、-k 結尾。由上可知一對應規則:
m 結尾 ---> -p
n 結尾 ---> -t
ng 結尾 ---> -k
其餘結尾 ---> -h

⑵ 若用數字標調時,通常第一、四聲,打字時不標明調號。




【第三課】變調規則
一、一般變調
口訣:「5 3 2 1 7 3」(北部變調)或者「5 7 3 2 1 7」(南部變調)皆可
第5聲->第7聲(南部調)or第3聲(北部調):Tâi-oân(台灣)->Täi-oân or Tài-oân
第7聲->第3聲:töng-pông(洞房)->tòng-pông
第3聲->第2聲:kài-siäu(介紹)->kái-siäu
第2聲->第1聲:káng-tou(港都)->kang-tou
第1聲->第7聲:khui-m^ng(開門)->khüi-m^ng
二、入聲變調
⑴以h結尾
第4聲->第2聲並除去h:chioh-chîN(借錢)->chió-chîN
第8聲->第3聲並除去h:chióh-thâu(石頭)->chiò-thâu
⑵以p、t、k結尾
第4聲->第8聲:kut-thâu(骨頭)->kút-thâu
第8聲->第4聲:hák-häu(學校)->hak-häu
*註:雖然唸時需要變調,但寫字或打字時仍需以本調為準。如 Tâi-oân(台灣),不寫成 Täi-oân or Tài-oân。

華裔新加坡人與印裔新加坡人講英語^0^(好好笑)



總網頁瀏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