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日 星期三

修習內觀有感

一般人不瞭解

佛教為何講心識而不講靈魂

心識與靈魂有何差異呢

一般人總是認為有一個不生不滅的東西存在

而那個東西就叫"靈魂"

而佛教則是否認有這種永恆存在的"靈魂"

有人以為佛教講的"心識"就是"靈魂" 其實是大錯特錯

佛教講心識 心的表層為意識

而心的底層則為潛意識 故合稱為心識

人死時 除了眼識 耳識 鼻識 舌識 身識 連心識都要崩壞瓦解的

而輪迴轉世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其實根本就沒有任何眾生在六道輪迴

真正在六道輪迴的是眾生的善惡業

舉個例子來講

心的表層(意識)就好比是暫存記憶體

而心的底層(潛意識)就好比是記憶體

而累積在心的底層(潛意識)的善惡業則好比是存在記憶體內的資料

當人將死時 在心識即將崩壞之時 累積在心的底層(潛意識)的善惡業便因業力

而移轉至新的生命之心識內 也就好比在記憶體快要損壞之前 已經先將裡面的資料複製

到新的記憶體之內了

殘存在我們心識內之善惡業記憶殘像 除了今生我們自己造作之外 其餘的不屬於我們

今生所造作之善惡業記憶殘像 都是前生另外那個生命體所造作的

所以我們等於在替別的生命體受過(如果之前的那個生命體作惡的話)或

在替別的生命體享福(如果之前的那個生命體行善的話)

佛教的目的就是要終止這種

你造業 卻是別人替你承擔受苦

你行善 卻是別人替你享受福報

等等不公平的現象

所以佛教主張 不受後有

即是要洗除累積在你的潛意識內的善惡業記憶及你本身今生所造的善惡業記憶

免得又害善惡業記憶的下一個宿主替你受過或替你享福

而要永永遠遠 切斷這種荒唐的鬧劇

而後來分裂出來的摩訶衍佛教

則因為參考了耆那教[真我][本我]的觀念

而演變出阿賴耶識及如來藏思想

於是釋迦牟尼的教義就由無常 苦 無我 不淨

演變成常 樂 我 淨.

以上純屬個人想法與見解 若有錯繆 還望法友諸君 不吝指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總網頁瀏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