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9日 星期日

尊者與學者談人們對卡拉瑪經的誤解

尊者與學者談人們對卡拉瑪經的誤解

 

尊者與學者談人們對卡拉瑪經的誤解

坦尼沙羅尊者: (摘自本經英譯者注)
        “盡管這部經文常被引用,作爲佛陀許可人們跟著自己對錯感走的空白通行證,文中所講實際要嚴格得多。對於傳統,不能只因爲是傳統就奉行。對於報道,不能只 因爲來源似乎可靠(例如曆史記載或者新聞)就聽信。對於個人偏好,不能只因爲它看上去符合邏輯或反映個人感情,就遵循。反之,任何見解與信仰,必須受實證檢驗; 而且——爲了防止那些檢驗結果帶著個人偏見與理解限制——必須進一步對照智者的經驗。”

菩提尊者:(摘自講經錄音以及《讀卡拉瑪經》一文)
        “在卡拉瑪經中,佛陀爲我們提供了幾個判斷某個靈性教導是有益還是有害的標准。運用這些判斷標准,我們采納或放棄某種靈性教導,使我們的生活對己對人有 益。不過,卡拉瑪經在佛教圈子裏,在佛教宣傳家當中十分流行,經常給理解成,你可以同時既是一位佛教徒,又想信什麽就信什麽,因爲這部經告訴你,不應依靠 任何外在權威。如果是那樣的話,爲什麽你依靠佛陀呢,依靠你自己行了。”
……
        “根據單獨一個段落,斷章取義地引用,佛陀被人們描繪成一個務實的經驗主義者,他排斥一切信仰,他的法不過是一個自由思考者的工具箱,讓每個人用來隨心所欲地接受、排斥任何事物。”
……
        “[卡拉瑪經中]佛陀首先肯定卡拉瑪人有疑問是合理的,這個肯定是在鼓勵自由探索; 接著,他建議卡拉瑪人放棄那些自己確知是不良的教導,接受那些他們確知是善良的教導。這個建議,如果給道德感低下者,是很危險的。我們因此可以假設,佛陀 把卡拉瑪人看作具有良好道德感的群體。不過,他還是沒有讓他們單獨自己去摸索,而是藉著提問,使他們理解,趨向傷害與痛苦的貪、瞋、癡,應當放棄,對衆生 的善意,應當培養。”
……
        “那麽,卡拉瑪經是否如許多人認爲的那樣,表明佛陀弟子可以不需要任何信仰與教義,他應該以個人經驗爲標准,來判斷佛陀教導,如果不一致就可以拒絕呢? 佛陀的確沒有要求卡拉瑪人相信他而接受他的教導,但是讓我們注意到重要一點: 在經文開始時,卡拉瑪人並不是佛陀的弟子。他們只是把他當成一個咨詢專家,希望能幫助自己解除某個疑惑,而沒有把他當成如來,要求他指出靈性進步與解脫之路。 ”
……
        “應當公正地指出,佛陀教導當中,那些屬於我們常規經驗範疇內的,是可以親身證實的,而這樣的證實提供了一個堅實基礎,去信賴那些必然超越常規經驗的教 導。佛陀的教導中,信仰本身從來不是目的,也不足以保證解脫,而是作爲起點,開始一個內在轉化過程,最終達到親身的洞見。但是爲了這個洞見真正有解脫之 力,它必須在我們對自己在世處境與解脫的尋求之地有著准確的理解這個背景下進行。佛陀對人類處境已獲得深刻的理解,并把這些真理傳授給了我們。藉著仔細思 索之後接受它們,就是走上一條道路,最終将化信仰爲智慧、化信心爲確定,從苦中解脫。”

理查德-貢布裏奇:(牛津大學巴利學與梵文學教授,摘自《上座部佛教》一書)
        “有一段經文在現代西方極其流行,因爲它似乎帶有個人主義訊息,這便是《卡拉瑪經》。在這部經中佛陀教導說,每個人應當自己判斷宗教教義; 對一種教說不應輕信,而必须親身驗證。這確是一段極其重要的談話。不過細讀之下可見,佛陀至少是極具自信,人們聽從這段忠告,將會接受他的教導。他的忠 告,是一位背離常規權威的創新者之言,但這並不意味著他本人對真理的了解有任何缺陷或僅在主觀上有效。用史蒂芬-科林斯的說法,佛陀之意非是‘創造你自己 的真理’(Make your own truth),而是‘使真理成爲你自己的’(Make the Truth your ow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總網頁瀏覽量